作者:
時間:2020年06月22日
信息來源:
責任感應該從兩個維度來定: 對誰負責,為誰負責 (3)
對于每個人或者機構來說,我們選擇多一些責任感或少一些責任感完全取決于我們是否愿意為這些對自己很重要的結果負責。在一個家庭里,一個孩子可能會用定期給母親打電話、參加家庭聚會等方式表現(xiàn)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感。同時,另一種更有責任感的做法是:盡可能地維系家庭成員之間的良好關系,幫助家庭成員獲得機會和成功,也就是說,做一切讓家庭更加成功的事情。
在一個組織里,一些人朝九晚五地工作著,忙著參加預算討論,實施培訓計劃,回答顧客的問題。而另一些更負責任的人準時來工作,其目的在于確保預算的現(xiàn)實性,并保證能獲得預想的結果。他會與上培訓課的人共同參加培訓,直到她真的理解這個培訓計劃,并成功指導這次培訓,使上課的人數(shù)翻番,令人們對課程好評如潮。這樣的人不僅回答顧客的問題,還花時間去了解顧客是否弄懂了回答的內容,是否對回答滿意,他以自己的魅力影響著周圍所有的人。
關于社區(qū)的例子也是類似的。我們知道人們一般會履行他們的公民義務,而一些更有責任感的人會做得更多一些。他們努力地了解社區(qū)的問題和候選人的情況,并把這些介紹給別人。他們幫助建立環(huán)保項目,熱衷于鄰里互助。他們?yōu)榱俗约盒湃蔚暮蜻x人和政策而去參加大選。他們意識到自己對社區(qū)的責任,并努力工作,幫助社區(qū)成功。
負責任的領導把他手下的注意力集中在帶來結果上。他讓下屬們明白追求結果,而非行為過程,是良好表現(xiàn)的最核心特征。負責任的管理者應該集中精力于好的結果,不達目的不罷休。
而粗心大意的評判者傾向于根據(jù)一個人是否為結果負責任來評判一個人。因為在某些條件下,“對誰負責”是相對固定的。也就是說,大家都知道應該對誰負責。然而,要想真正地評價人們的工作,提高組織的責任感,就需要對這個強有力的概念的兩個維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責任和成熟度
很多人相信,責任感是成熟化的結果。其實,應該說是責任感推動人們逐漸成熟。富有責任感的人無論年齡大小,都是成熟的。
在“對誰負責”的維度上,成熟往往與接受對別人的責任聯(lián)系起來。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只為自己負責,而且直到兩歲,對世界的觀察還是“以自己為中心”的。然而,當我們陶醉于萬物皆備于我的良好感覺時,我們聽到了一句恐怖的話:“別動,那是你妹妹的。”到了兩歲,人們開始對“對別人的責任”這種想法認真起來。責任感開始慢慢地建立。我們對兄弟姐妹、父母、朋友、家庭和屬于自己的東西開始承擔責任。隨著我們長大,我們需要負責任的名單也越來越長。其中有更多的朋友、有橄欖球隊或足球隊、有學校或宗教組織,然后還有工作、配偶、孩子、岳父母、志愿者組織和社區(qū)。
不幸的是,新的責任增加了,舊的卻并沒有減少,即使是那些最早的對自己的責任感也必須維持。成熟的人當然也應該對自己負責,我們當然得關心自己的工作和人際關系狀況。
一段時間以后,我們發(fā)現(xiàn),各個不同的責任之間也會有沖突。我們對別人的責任常?;ハ鄾_突,或者與對自己的責任沖突。為了完成一個重要的項目,我們會工作到很晚,即使我們想去健身房鍛煉身體,或者希望和家人待在一起。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責任感是否太強了?或者說,自己對太多的人承擔了責任。其實,與你有同感的人大有人在。只有讓別人多承擔一些責任,授權給別人,自己的擔子才會變得輕松一些。有一個女強人,她在公司里擔任領導,同時又是一個可愛的妻子和四個孩子的母親,她非常熱心地參加家長老師聯(lián)誼會的活動。但是,除非她真是為了死后在墓志銘上有一段不同尋常的描述,要不然她完全可以授權給別人做這些事。她如果能在接受責任的同時分一些任務給別人,就會覺得更加輕松。
文章摘抄于:《責任制造結果》 作者:(美)杰拉爾德·W·福斯特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