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6月08日
信息來源:
20世紀初的科學管理法
20世紀初,美國的絕大多數產業(yè)工人都是沒有任何一技之長的農民,他們離開農場,來到城市,正如在1815年工業(yè)革命時期英國農民所做的那樣。當時,大型的工業(yè)企業(yè)首次出現,在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上,占據統(tǒng)治地位的是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學管理”法。
泰勒指出,每一份工作,或者每一個工作流程都能夠分解成單個的組成部分。每一個組成部分安排一些工人這個過程就是眾所周知的“勞動分工” 普通的半熟練工人和沒有任何技術的工人可以編進高效的、生產復雜產品的工作團隊,例如生產汽車或者電器的公司。
泰勒強調了“時間動作研究”的重要性,這項研究確定了進行生產活動的最佳方法以及完成活動所用的最佳時間量。通過運用泰勒的管理原則,在大公司里,數以萬計的男女工人被組織起來,形成了一個個人數眾多的生產組織,生產數量龐大的廉價產品,而且不會造成產品質量下降。
科學管理法存在的一個不足之處就是,它完全依賴于外部的決定,外部的組織,和外來的監(jiān)督。大多數工人都被認為是可以被替換的,因此不管是工頭、監(jiān)督者還是管理者都可以隨意地調動他們的工作,從一個工作到另一個工作。
文章摘抄于:《讓問題到你為止》 作者:(美)博恩·崔西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