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古的時候,豬的文化意義根本就不含任何貶義,相反,豬是衡量勇敢的尺碼。不但“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內(nèi)養(yǎng)豬,就連當(dāng)時的社會活動,也以與豬有關(guān)的事為中心,例如“事”甲骨文象雙手舉長柄網(wǎng)捕捉豬或野豬之狀。而人的素質(zhì),也以豬事為坐標(biāo)來衡定,如“敢”字,有徒手捉豬以示勇敢之意,那么不能捉豬便為怯懦。。家豬是顯得那么溫順老實,那是因為長期被人類馴養(yǎng),與大自然隔離而喪失了其本性,而野豬性情兇暴,善于搏擊,于是基于這一特點,豬便含有“勇往直前”的意思。
   說到豬的勇敢我們先來看一則真實的現(xiàn)代奇聞:1984年初秋的一天,黑龍江的采藥老農(nóng)孫頭背著竹簍上大興安采藥。突然,一顆黃豆大的水滴掉在了的后腦勺上,水滴有些血。老孫頭抬起頭一看,只見一只餓得干癟癟的東北虎,正蹲在一塊大石頭上,向他掉口水呢!老孫頭大吃一驚,那老虎“呼”地一聲,迎頭撲來,老孫頭猛一躲閃。那老虎便從他頭上發(fā)現(xiàn)一米開外有一頭肥壯的野豬,正低頭著在那里刨樹根。那野豬以這位突然闖來的山大王也不示弱,于是雙方都惡狠狠地盯著對方。這樣對峙了大約兩三分鐘,老虎突然一躍,向野豬沖去,它們一來一往,一守一攻,大約斗了十五個回合,老虎使了個絕招,一口咬住了野豬的后腿。野豬痛得大聲嚎叫。突然樹林里黃煙滾滾,啼聲四起,幾十頭野豬咆哮著,朝這邊沖來,拼命廝殺。老虎孤軍奮戰(zhàn),奮力搏斗。眨眼間虎嘯豬嚎,樹林里斗得天昏地暗。幾個小時后,老虎渾身鮮血淋漓,漸漸力盡難支,嗚呼哀哉。這時幸存的野豬才慢慢地,憤憤地撤離現(xiàn)場。樹林里血染黃沙,十幾頭野豬和一只老虎倒在地上,有兩頭快要斷氣的野豬還抽搐呢!老孫頭躲在一棵大樹上,自始至終觀看了這場驚心動魄的豬虎的大戰(zhàn)。
   野豬具有如此的神勇,所以“豬”這個名詞在日本常用作人的名字,日本人用“豬”給幼兒命名,并非為了好養(yǎng)活,才取個俗賤的名字,而是欣賞豬的奮勇向前,有進無退的精神。歐洲人也有類似的認(rèn)識。他們認(rèn)為野豬雖然沒有角,卻是獸類中最兇悍的動物。它的獠牙尖銳而強硬,可以輕易刺傷敵人;它經(jīng)常在樹干上摩擦肩部下脅,使之成為堅強的盾甲。因此歐洲的許多紋章以豬為圖案,表示猛勇和萬夫莫敵。例如英格蘭王查理三世的徽章是兩頭豬拱衛(wèi)著盾牌,蘇格蘭亞蓋公爵的徽章上,豬頭像置于圖案上方,顯示了豬的尊嚴(yán)。
作為家豬,它又是那樣的憨厚老實,安分守己,從不去加害于任何人,并為人們帶來以經(jīng)濟上的富足,成為農(nóng)民百姓的“聚寶盆”;它全身的每一個器官,從頭到尾,都是人們百吃不厭的美食。因此在中國文化中,豬還有其它的許多寓意和象征。
據(jù)傳自從唐代開始,殿試及第的進士們相約,如果他們中間的人在今后任了將相,就要請同科的書法家用“朱書”,既紅筆題名于雁塔。因“豬”與“朱”同音,“蹄”與“題”音諧,所以豬成了青年學(xué)子金榜題名的吉祥物。每當(dāng)有人趕考,親友們都贈送紅燒豬蹄,預(yù)祝趕考人“朱筆題名”。后來,這種習(xí)慣逐漸擴大,人們在新年時互贈火腿,因為火腿是用豬蹄烤制而成的。民間還認(rèn)為“肥豬拱門”吉祥,肥豬儼然成為一個傳送福氣的使者,所以有俗語說:“豬是家中寶,糞是地里金?!?br/>
總而言之,在我們的生活中,豬一方面代表著愚笨、懶惰、貪吃、好色、骯臟,但另一方面又象征著勇敢、厚道、忠誠、謹(jǐn)慎、誠實、寬窄。自然學(xué)家赫森說:“豬不象馬,牛,綿羊那樣疑心重重,畏縮順從;不象山羊那樣鹵莽,天不怕地不怕,不象鵝那樣滿懷敵意,不象貓那樣屈尊俯就;也不象狗那樣搖尾乞憐。
關(guān)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最新產(chǎn)品
浙江民營企業(yè)網(wǎng) www.ahklwy.com 版權(quán)所有 2002-2010
浙ICP備11047537號-1